3月17日,人民日报客户端、辽宁省教育厅网站等媒体报道了沈阳工业大学党委书记刘自康撰写的《共“课”时艰 化危为机》文章,文章认为,因疫情开启的全面线上教学,对学生来讲是一场学习方式的改革,对教师来讲是一场教学型式的改革,对学校来讲是一场管理模式的改革。因疫情开启的全面线上教学,倒逼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倒逼学校治理方式改革,现将此文转发各位,供大家学习思考。(教学督导室)
共“课”时艰”化危为机
沈阳工业大学党委书记 刘自康
无一例外,小学、中学、大学中国的课堂都全面采用线上教学的方式,教师无论是激情四射型的,还是含蓄内敛型的,都当起了主播;学生无论是焦虑还是期待,都开启了“弹幕”。这都是一次全新的体验,不小的挑战!
平稳有序,要感谢兢兢业业、从头学起的老师们,为了“直播”不眠不休,或许你曾抗拒和手忙脚乱,但试过之后关麦下课的时候也有了些“网红小主播”的小骄傲和自恋吧!同样感谢同学们的宽容,为了上好课有的大学生下载了多个APP,加入了N个群,新疆的学生6点就开始上课了。尽管还是有个别的卡顿和小意外发生,或许还是有同学刷着抖音玩着网游班级群里聊着天就应付了一天的课程,但我们正在一起见证一段难忘的历史!无论你是否愿意,不论你是否适应,这场新的教学改革与实践探索已经展开。
智者,常视危为机,因危生机。想起2013的非典:马云的员工,浙江省第4例非典患者;王卫的顺丰网点刚铺开就遇到了寒冬;俞敏洪的新东方,面临着退费的浪潮。然而,马云和员工在家里办公,设计了服务于全国的淘宝网站;王卫发现了民航价值的低估,直接把快递送上蓝天;俞敏洪借钱退费,保证了信用,并开始网上授课...昔日因非典而萌芽的新生事物,如今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不可否认,疫情之下“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这场挑战出其不意、规模空前,也未经严格训练和长时间谋划,对我们是危机还是转机?
这是一场学习方式的改革,考验的是学生借梯登高的能力。面对疫情,我们应该体悟到逆行者的勇敢和科研者的光芒,更应该思考未来真的在家躺着就能做贡献?这是一次特殊的人生学习阶段,对于足够理性和智慧的大学生来说,面对免费开放的海量资源,绝不会怨天尤人、蹉跎岁月,恰是充电补给好时光。中国慕课(MOOC)上的国家级精品课,让我们可以与北大清华的学子同堂比肩。知识、课堂的各种边界瞬间被打通,跨领域、跨学科、跨学校、跨地域学习知识成为可能。一场疫情,让我们传统的学习方式发生改变,大众娱乐中知识的力量加速重构;自律还是任性会被放大,疫情结束或许差距会拉大而不是缩小。你已经有几个21天可以养成好习惯,请把它作为一种优秀方式保留,日复一日,你会发现自己创造了一个意想不到的未来!
这是一场教学型式的改革,考验的是教师深耕教学的程度。翻转课堂、以学生接受为中心的教学理念、线上线下结合的教学方式提出多年,或许没有精力和动力去做。面对疫情,教师若直面现实,躬身入局,系统思考和反复打磨课程,在教学相长中涨知识,深度推进教与学的创新,做实践的真探索,对今后的教学改革影响注定是深远的,未必不是一次由疫情带来的改革加速。实践出真知,不能岸上学游泳,更不能先学养子后嫁之。如果把平日的课堂直接搬到线上无疑是失败的,即使是原来闭着眼睛也能讲好的课程也需要新的教学设计,任何形式的“水”都可能“流失”学生。教师一旦掌握新的技能,一定会催生新的思路。正视问题,重视实践,检视不足,探索教育教学新模式,推动学校教育教学综合改革。我们有理由相信这期间会产生一流的课程,以课程为基础也让我们对一流专业和一流学科拭目以待。
这是一场管理范式的改革,考验的是干部综合治理的水平。疫情是大战大考,线上教学也是战斗考验。落实“协调推进,两抓两赢”的部署不是为了取悦自己,自娱自乐。面对何时返校的不确定性,我们既不能改变师生寒假的假期属性,又必须超期谋划反复推演;既要正视前期成果有限网络卡崩的可能,又要做好长期准备实施好一课一策;既要给教师充分信任和教学自由,又必须保证同质等效甚至是提质增效。教师每堂课都做好了PlanB,干部更不能仅是坐而论道,民心不可欺,民意不可骗。李文亮敢于讲真话,成了民众心目中卫士英雄。市民高楼喊话痛斥假大空,中央指导组立马落实。如若线上教学愚弄师生,又如何守住防控的关口保护生命的安全?网上教学可以容错,防控绝不能试错,必须慎之又慎、细之又细、实之又实。干部必须用心用情捕捉危机之中的转机,在时势使然中,磨砺心性,激发创造力才能打赢这场胜仗。粉饰太平、报喜不报忧最终只会害己害人,贻误事业。
不同以往的一次开始,探索实践初期有些问题在所难免,但却有无限潜能和发展空间。春天已来,勿等闲度日,以此次云端相聚为契机,倒逼教育教学改革,倒逼学校治理方式改革,化危为机,与时俱进,奋斗一流,迈进一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