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教育教学 > 研究生教育 > 成果奖励 > 正文

植保学院硕士生张龙喜在Journal of Visualized Experiments发表研究论文

【来源:     日期:2023/12/28 13:48:57    浏览量: 】【打印本页】 【关闭

近期,沈阳农业大学董辉教授团队在学术期刊Journal of  Visualized Experiments上发表题为“RNA Interference in the Egg Parasitoid, Trichogramma dendrolimi Matsumura”的研究成果。

许多膜翅目寄生蜂将卵产于寄主昆虫体内,子代蜂则在寄主体内取食并完成发育,这类寄生蜂被称为“容性寄生蜂”。这种特殊的生活史使容性寄生蜂的幼期阶段难以开展RNA干扰等分子生物学操作。

赤眼蜂则是鳞翅目昆虫重要的卵期寄生性天敌,在害虫生物防治中得到广泛应用。赤眼蜂的体型极小,成虫体长仅约0.5毫米,成虫羽化前生活于寄主卵内部。此外,赤眼蜂幼虫个体约300 微米,且极易破碎、难以收集,对其显微操作和体外培养难度较大,使饲喂或浸泡赤眼蜂幼虫等方式实施RNA干扰几无可能。微小的体型和特殊的内寄生生活习性为赤眼蜂RNA干扰的实施造成难度。目前,全世界仅金小蜂等少数寄生蜂类群建立了幼期RNA干扰的方法。

本研究通过借鉴金小蜂相关研究,建立了对松毛虫赤眼蜂子代蜂实施RNA干扰的方法。主要步骤涵盖子代蜂蛹的显微解剖和分离、显微递送dsRNA、子代蜂离体培养和微量RNA提取等一系列关键环节。本研究以重链铁蛋白基因Ferhch为靶基因,通过在子代蜂蛹期实施对FerhchRNA干扰,成功诱导Ferhch下调表达,并使子代蜂出现黑化反应和铁死亡现象,证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作为世界范围内害虫生物防治领域重要天敌昆虫,赤眼蜂的基因功能研究却在数十年来罕有报道。本项研究为开展赤眼蜂等微小内寄生蜂的分子生物学研究提供了重要方法论,为深入揭示赤眼蜂发育和行为调控机理和遗传改良工作奠定重要技术支撑。

沈阳农业大学植保学院硕士研究生张龙喜为论文第一作者,董辉教授和周金成副教授为论文共同通讯作者,研究生董前进、杨帅、植保学院青年教师车午男和中国农科院植保所张礼生研究员也参与了该项工作。该研究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2172476, 32102275)、中国农科院农业科技创新项目(CAAS-ZDRW202203, CAAS-ZDRW202108)和西藏自治区中央引导地方项目(XZ202301YD0042C)的资助。


论文链接:https://www.jove.com/cn/t/66250/rna-interference-egg-parasitoid-trichogramma-dendrolimi


手机扫一扫